党委宣传部消息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7日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在北师大建校120周年和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向该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和问候,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我校干部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薛思军 党委学工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情真意切,殷殷教导广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这些鼓励、勉励既温暖和激励着身为或即将成为教师的师生,又为我们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指明方向。接下来,学生工作队伍会继续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精神,统一思想,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挖掘校内外优质资源,联动学校各部门及社会力量,克服疫情等困难和影响,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实践机会,带领广大学生做知识和思想的传播者、生命和灵魂的塑造者,主动扎根基层教书育人,投身中西部教育发展,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纪德奎 教师教育处处长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师范生培养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盼,指引了全党全社会要更加关心、更加重视和支持师范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紧扣时间节点,准确把握“四有”深意。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勉励全国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基于回信对象,深刻领悟特殊意义。“优师计划”定向培养近万名师范生,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西部教育事业,为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注入人才活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要结合战略要义,解读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教育短板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借助“优师计划”搭建的互助平台,不断壮大青年人才队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宁睿英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中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字句,作为师范院校的一名党员干部,我同样倍感光荣、深受鼓舞。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固本强特、提质创新”工作方针,加强对我校师范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就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培养,多层面、多维度提升师范生的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主渠道引领、第二课堂辅助强化,进一步加强师范生的就业力提升,使他们真正成为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养过硬、作用发挥突出的“四有”好老师,不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为基础教育领域提供具有师大特质的卓越师资。
杜一宁 化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让我和我的学生深感振奋和鼓舞,又值此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更加坚定了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的决心,我也更加感受到了身为“师者之师”的使命光荣而重大。
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我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目标矢志奋斗,为党和国家培育输送更多更好的教育人才。
徐世渊 校团委副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青年学子的关心关爱。作为一名团干部,我们将时刻牢记共青团组织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和工作主线,切实增强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立足第二课堂育人阵地,依托“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品牌工作项目,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高雅慈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天津市青马班学员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动人的磨砺。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北师大学子,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作为一名青马学员,我要牢记党和国家的殷殷嘱托,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政治素养,在实践锻炼中砥砺品格修养。未来,我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深入基层一线,践行信仰担当,让青春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张雨辰 音乐与影视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开云足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青马班学员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倍受鼓舞,作为一名天津师大的学生,我要时刻秉持“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精神,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青马学员,我要努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关怀与嘱托化为前行的动力,毕业后到基层一线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郝一秀 教育学部2022级硕士研究生 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学习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祖国西部教育事业的重视,同时更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支教老师肩上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能够以这样一种特殊的身份为祖国西部基础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我倍感骄傲与自豪,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接下来的支教征程中,我定将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牢记支教初心、站稳三尺讲台,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让青春在西部绽放光彩!
靳子童 教育学部2022级硕士研究生 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我深受鼓舞!在天津师大求学的四年,让我在知行合一中增长知识才干,在勤勉奉献中练就过硬从教本领。如今,我们接过支教“接力棒”,在祖国需要处践行着“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我将继续心怀祖国、勇毅前行、笃行不怠、脚踏实地,在基层岗位收获教学经验,用百分之百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不断增长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
王雅璇 教育学部2019级 学前教育(师范)专业本科生
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身为公费师范生的我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在党的号召下,越来越多有志青年加入乡村教师的行列,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倍感骄傲。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立志用实际行动,夯实理论功底,练就过硬教师素养,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争做“四有”好老师,为党的教育事业培根铸魂育新人。
苏雨佳 文学院2019级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又是一年开学季,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过去三年我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在文学院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我收获了文学和语言学的专业知识,扎实了文学功底,丰富了语言文化,掌握了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在教育学部老师的引领下,我得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在今后的实习和工作过程中,我都会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忘自己所学,不断学习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在岗位上不断提升自己,不负期望,立德树人,不辜负母校对我的培养。
崔宇轩 外国语学院2021级 英语(师范)专业本科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正值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信中的字里行间,我能够深切地感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师范生的殷切期望与重视关怀,我倍感振奋,也深受鼓舞。来自教师世家的我,自小便树立了“为祖国培育栋梁之才”的教师梦,而报考公费师范生成了我圆梦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话语更坚定了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和扎根基层、服务学生的决心,让我在今后学习的道路上保持初心,不懈奋斗。
杨正虹 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 历史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作为青年,我们应该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要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同时,作为一名天津师大的师范生,更应该践行“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精神,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苦练业务,不忘初心,倍加珍惜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人生出彩的机会,倍加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以更加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洪流中。
杜 悦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2021级 物理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习近平总书记给“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不仅是对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关心关怀,更是对师范学子的殷殷嘱托,我备受鼓舞,深深感受到,作为师范生的我们生逢其时、责任在肩。每一个师范生心中,都有着对教育最本真最质朴的热爱与向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未来的物理教师,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守教育初心,钻研教学技能,修养优秀品德。以初心之“力”,以钟爱之“热”,以奉献之“光”,以坚守之“电”,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属于物理师范生的青春力量。
杨玙宁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本科生
时代在变,但青春的热血不变,奋斗的底色不变。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作为一名师范生,我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肩负历史使命,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编辑:张立新